產品發表 包羅萬象 模型拍賣 綜合討論 直昇機 飛機 同協會 回首頁

 找回密碼
 申請
樓主: m700

One Design在我們台灣有多少可能性?

[複製鏈接]
發表於 2015年2月15日 03:58 AM | 顯示全部樓層
本帖最後由 jrwei 於 2015年2月15日 04:13 AM 編輯
m700 發表於 2015年2月13日 04:23 PM
感謝jrwei提供我們的資料,那些東西如果要翻成我們"人類的語言"應該怎麼去說那些表格數據?
...

理論上帆的幾何型狀決定CE的位置,相同風速相同RM相同帆面積之下,CE位置較低者,其傾斜程度較CE中心高者來的低,先不考慮船體構造因素,DF的抗風能力較RG65來的好一點的原因,應該就是上述兩者的帆面積差不多,但就形狀構造上差異甚大,DF桅杆短,帆裝最大水平尺寸分佈於下段,RG65桅杆長,帆裝最大尺寸分佈較為平均,將其兩者的CE位置X風壓,其作用於桅杆上的力矩就有相當差異,所以各自有最佳風速的表現,以上是純粹就帆裝的形狀對於船隻傾斜程度的探討,至於帆船受風後的效率表現,牽涉到很多部份如氣場的流暢程度,水中阻力等方面,有時間再來與各位一起討論

點評

給星星: 5.0
給星星: 5
  發表於 2015年2月16日 10:27 AM
這句話我有深深的認同,而且我用實驗的方式來證明: “理論上帆的幾何型狀決定CE的位置,相同風速相同RM相同帆面積之下,CE位置較低者,其傾斜程度較CE中心高者來的低” 不過這樣的做法會使得AR變小,這個部分從航太  詳情 回復 發表於 2015年2月16日 09:47 AM
回復 按讚

使用道具 舉報

 樓主| 發表於 2015年2月16日 09:41 AM | 顯示全部樓層
shm 發表於 2015年2月15日 12:38 AM
龔老師,海風標準帆面積是0.39m2,lom才是0.5m2
還是您的海風有加大衣服?

沒錯,我沒用原廠的,那是我自己做的。iom我上網看好像是A=60dm,而且之前給她用到70dm跑起來還是很好。所以我是根據網路上看到的資料,不知道有沒有錯誤請大家再確認一下。
回復 按讚

使用道具 舉報

 樓主| 發表於 2015年2月16日 09:47 AM | 顯示全部樓層
本帖最後由 m700 於 2015年2月16日 10:19 AM 編輯
jrwei 發表於 2015年2月15日 03:58 AM
理論上帆的幾何型狀決定CE的位置,相同風速相同RM相同帆面積之下,CE位置較低者,其傾斜程度較CE中心高者 ...

這句話我有深深的認同,而且我用實驗的方式來證明:
理論上帆的幾何型狀決定CE的位置,相同風速相同RM相同帆面積之下,CE位置較低者,其傾斜程度較CE中心高者來的低
不過這樣的做法會使得AR變小,這個部分從航太的觀點來看是一種缺點。但是在帆船的世界任何改變都會帶來另外各副作用或者代價。自己在這部分用起來的結果是那個代價是值得。不知道其他的前輩們有什麼樣的看法?

回復 按讚

使用道具 舉報

 樓主| 發表於 2015年2月16日 10:18 AM | 顯示全部樓層
本帖最後由 m700 於 2015年2月16日 10:25 AM 編輯

讓我們繼續看下去...
前一陣子在網路上觀看比賽的轉播,重播報員口中得知前帆的重要性。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注意到VO 65和其他各種類別的Bermuda sloop船(俗稱一般的帆船,也就是前後三角帆)都只有更換他們前帆而已,main的部分就是沒有在更換的,只有上下調整面積大小尺寸。在影片中說:前帆(jib)在單位面積上面的效率是比main來得“有效”原因在於因為他的前面沒有一個mast擋住氣流的流動。得到這樣的啟發之後,再加上觀察對手的特徵,本人得到一個結論就是:問題根本就不在與main上面,換句話說,先前的思考和調整都是錯誤的。這讓我體會到我常常跟別人講的:在100個“錯誤答案”當中尋找是永遠沒有辦法找出正確的解決方案來。這就是我個人最深的體驗。
後來我的重點從“後面轉移到前面”,意思並不是後面不重要而是要有一個更完整的思考、不要局部鑽牛角尖。經過一番的調整jib、甚至重新製作、問題已有明顯的改善。至少現在我跟對手之間的差異已經小到一點點的思考錯誤或這 “雜念”就會造成勝負之間的差異。跟當時相較之下真的差很多,還沒改善之前是很明顯完全沒得比的。多虧與OD才能夠“減少那些複雜的因素”要不然類似這樣的情形在於DC可能要找很久才能夠找到答案(有時永遠找不到也說不定)。也許這是我的問題,可能別人3、2下就走出來了。
話又說回來,雖然這是一個失敗經驗,要不是這樣,我的main上面的細節永遠沒有辦法去好好把他們做到最高上限(向來我都是一個 "差不多"先生)。在與main這個部分,這應該算是一個副產品,"意外的收穫"。
回復 按讚

使用道具 舉報

發表於 2015年2月16日 11:35 AM | 顯示全部樓層
m700 發表於 2015年2月14日 11:23 PM
阿強你看看新的數據,有沒有感覺超恐怖的?你平常所遇到的對手rm比你大大約1.68倍(22750/13500),但是到目 ...

我昨天用環球號跟其他兩臺的1米船一起跑. Keel加Bulb的重量約2100g
(它的Keel跟Bulb是一體的, 沒法拆下來單純量Bulb的重量.) 船身含電裝的
重量約1600g.含帆組的重量沒量. 全重應該接近4000g. Keel長度從船底
到Bulb上端約24cm, 到Bulb下端28cm. 帆的部份我是用海風的原廠帆. 整
體帆面積跟環球的原廠帆幾乎一樣. 單純的計算, RM是大過海風. 馬力小過
海風.

在昨天上午平均風速不到2m/s的狀況下, 整體跑起來重拖的現象很明顯
一旦風速增強, 船就有活過來的感覺. 但是因為風不連續,加上船身較寬大,
船底又是淺U的設計, 讓我的船跟上星期跑海風相比, 立正站好的頻率多很多
每回合跑下來的差異遠大過海風.昨天的風速如果超過3.5m/s一定會有另一
番局面 (我是指單純比較海風跟環球號來說)

我想RM是個很重要的因素, 但是還是要跟其他的因素相配合調整, 例如以我
的環球號為例, 加大帆面積是個最快的選項, 因為RM還吃的下, 但加大後與
現有船體的配合度, 還有目前偏軟的Keel會不會造成其他的影響 (是得利還是
付出代價), 需要再測試.

點評

給星星: 5.0
改天或者是明年,等環球一切就緒之後,我們再來一個kyosho vs tamiya 大pk。那時候我們就可以證明你上面所提到的那些結果是否正確。趕快加工你有一整年的時間可以把它做好。非常期待...  詳情 回復 發表於 2015年2月16日 01:24 PM
給星星: 5
  發表於 2015年2月16日 01:21 PM
回復 按讚

使用道具 舉報

發表於 2015年2月16日 11:37 AM | 顯示全部樓層
m700 發表於 2015年2月14日 10:38 PM
非常感謝阿強提供資料,這麼一來新修正過的資料如下:

rg-65的平均體重大概在1200g , bulb重量大概在550~600,所以有些數據會有出入,會請參酌

點評

給星星: 5.0
給星星: 5
  發表於 2015年2月16日 01:27 PM
幸虧有大家的協助,jaman幫忙我們修正的新資料:  詳情 回復 發表於 2015年2月16日 11:48 AM
回復 按讚

使用道具 舉報
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申請

本版積分規則

世界各國訪RCTW統計

手機版|台灣遙控模型-RCTW

GMT+8, 2024年6月9日 10:12 AM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4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